浙江教育报:“从85.3%到90.1%”背后的“双减”密码
”
换上玫红色体操服,在手腕绑上0.5公斤的沙袋……下午16:20,杭州市春晖小学形体教室里的音乐声准时响起,奥莉奥啦啦操社团初级班的成员们也早已做好准备。
四(2)班学生余思诗正认真地一遍遍练习侧手翻、倒立。虽然刚进入初级班不久,但她的动作却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成员。从小喜欢跳舞的她,这个学期在教师的推荐下,报名参加了啦啦操拓展课程;因为基础比较好,又被选拔到啦啦操社团的初级班进行训练。现在余思诗的目标是进入高级班,登上更大的舞台去展示自己。
”
“努力推动根据学生特质推荐课程,按照学生需求开设课程,为学生搭建赛事和展示平台,注重360度评价与课程迭代,是学校下一阶段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努力的方向。”据田冰冰校长介绍。目前学校第二阶段的托管服务由基础托管、拓展托管、晖宝社团、爆米花体育俱乐部4种形式组成,共开设85个班,“这个学期最开始的报名比例为85.3%,不断有学生陆续再加入,目前最新的数据是90.1%”。
从85.3%到90.1%,正是春晖小学“双减”行动收获的第一份成绩单。
“智慧”再加码 数字化保障托管日常
接送问题,是春晖小学“双减”行动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排好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地下接送中心、刷脸出闸机、再找到属于自己班级的地下标识,如果父母迟来,可以在阅读区或游戏区进行等待,这是春晖小学每个学生都熟悉的放学日常。而这个拥有455个车位,5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年级接送的地下接送中心,也早已解决了逢接必堵、逢雨必湿等校园难题,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但课后托管服务一落地,我们就发现了新问题。”常务副校长杨海庆解释,原先接送中心是根据行政班级来划分的,各项托管课程开展后,学生混班上课,之前的地上标识与路线图便不管用了,“所以我们根据托管班级的4种形式重新进行数字编班,并利用橙、蓝、红、绿4种不同的颜色重新制作地上标识与路线图,与之相匹配的是家长和学生人手一份的放学接送信息卡”。
在杨海庆出示的一张放学接送信息卡上可以看到,该名学生星期四所参与的托管课程“小主播”后面还多了一个数字“16”,这就意味着当天这名学生放学时只需前往写有“托管服务16”字样的标识区进行等待即可。“我们正在研发让托管学生放学动态也进入‘掌上春晖’的智慧放学平台。家长可以在手机、接送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到实时报送的各个托管班级的放学进程,保证接送更加安全高效。”杨海庆说。
“春晖小学是杭州市首批数字教育标杆学校,数字化已经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了。”身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总负责人,校务部主任徐华斌介绍,自2019年起,春晖小学自主建设“掌上春晖”智慧校园平台,把校园管理、教学工作、家校沟通等9类近100个应用场景都搬到了平台上。这个学期“双减”落地后,“掌上春晖”又“上新”了托管课程列表、托管请假、托管点名、托管服务驾驶舱等8个新应用场景。
在学校致远楼一楼大厅两侧的“智慧墙”上,徐华斌展示了托管服务驾驶舱的应用场景,可以清晰地看到今日托管安排、完成点名班级、请假人数分析、今日各班参加托管人数等不断更新的数据。“这些应用不仅能帮助教师轻松完成托管时段的点名、请假等日常工作,还可以准确地呈现所有课程的基本情况,为托管课程的末位淘汰提供重要依据。”徐华斌说。
任务变课题 教师迎来课堂提质新挑战
对于春晖小学的教师们而言,这个学期,他们的课堂也迎来了“上新”。
在“春晖杯青蓝工程”教师赛课现场,二年级语文教师林涵璇刚上完一堂《小小的船》,一个课堂实录视频和一张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报告就已经送至她及所有听课教师手中——该教师的平均语速194.2字/分钟;本节课学生互动交流时间为7分57秒,时间占比为26.8%;本节课教师共理答学生17次,没有理答14次,表扬了学生7次……
“为了更好落实‘双减’之下的课堂提质,我们借助‘录播系统’,并借助已有的数字化自动录播未来教室和观课教室,可视化呈现教师教学轨迹,智能分析课堂上师生占时分配和提问类型,从而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和自主探究。”课程部主任郑由珍正是林涵璇的结对师傅,她认真地查看了林涵璇的分析报告,并与现场专家和学科组教师一起讨论了林涵璇在教态、教材解读、教材重难点把握、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以前的课堂诊断和分析往往是笼统模糊的,现在两者相结合使其更加真实、科学,构建起多元证据链评价体系”。
而最让郑由珍点赞的还是此项新技术带来的自我诊断功能。作为此次赛课活动师傅组的一名参赛者,郑由珍特地在赛前利用新技术录制并系统分析了自己的课堂,提前发现了不少问题。“这就相当于以后我们可以自己给自己的课堂做‘体检’,非常省时省力,还能及时改进。”郑由珍说。
“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帮助我们课堂提质,这是‘双减’之下学校可以深入研究的课题。对‘双减’政策的执行、理解以及再延伸,它本身就是学校内部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途径。”田冰冰校长说,对自己而言,最期望看到的并不是教师因此取得何种成绩,而是每个人从被动执行到主动研究的过程中两眼放光彩的样子。
数学教师吴少东正是田冰冰口中两眼能放出光彩来的教师之一。说起自己上传至省级网络平台之江汇的在线课程“数学实验室”,吴少东按捺不住激动:“你看,这名来自义乌的小学生我们素不相识,但他每天都在看我的课程。”从整体的课程设计到视频拍摄、剪辑,这门在线课程都是吴少东一个人一点点摸索并完成的。吴少东介绍,开设这门课的初衷是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连通起来,这样学生们就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在有趣的数学实验里学习数学知识。
“现在课程一共有16个课时,观看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了,很多孩子还会给我留言。对我而言,这些就是激发创造的最好动力。”吴少东说,下一步的想法她已经有了,准备进行有关数学游戏课程的设计。
学校给攻略 家庭教育不再被忽视
“其实这些丰富的在线课程产品还是非常重要的家校共育的纽带。”副校长来婉萍介绍,“双减”以后,学生们的空闲时间多了,线上课程正好可以用于补充家庭教育资源的空缺。目前学校教师发布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的微课程已经有85节,省级网络同步课程11门,省级课后服务课程2门,“像体育类课程‘阳光活力健身操’、美术类课程‘艺趣折纸’都是家长和学生可以一同参与进来的,所以很受欢迎”。
在田冰冰看来,家庭教育正是“双减”文件中列清楚的,但是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作为学校家长课程负责人,徐梦的工作正是将被忽视掉的环节重视起来——以一封信的形式与家长进行充分的预沟通;利用‘春晖’云阅读每周推送政策科普内容;通过线上家长学堂解决家长困惑……“‘双减’政策的落地节奏是非常快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政策,让家长从一种小担忧、小茫然,最后走向一个小欢喜。”徐梦说。
开学没多久,“春晖·双减假期”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就在春晖小学的微信公众号上正式推送,其介绍了杭州的美食角落、悠闲去处及宝藏书屋。至今,该系列已经成为家长们每周必读的“攻略”——“周末读点儿啥?阅读书单来支招儿”“假期小尾巴怎么过?这些数学益智游戏玩一玩”“‘双减’下的小长假,这些博物馆值得一逛”……
“这些都是德育组教师搜集资料并统筹的,其实是学校给予家长的一种指导性帮助。”德育组主任丁璐滨认为,如何更好地度过空闲时间是家长和孩子需要不断去尝试和学习的,每个孩子要在自己的时间内找准自己的方式去健康成长,这也是“双减”的意义。
来源:浙江教育报、春晖小学